

NEWS CENTER
新聞中心
實驗室名稱:內蒙古自治區肉鴨育種企業重點實驗室
實驗室主任:侯水生
主管部門: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廳
依托單位名稱:內蒙古塞飛亞農業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通訊地址:赤峰市寧城縣汐子鎮塞飛亞
郵政編碼:024207
聯系人:高翠英
聯系電話:15947245766
E-mail地址:sfygaocuiying@163.com
2022年2月22日填報
2021年制
一、實驗室本年度建設情況
重點實驗室本年度研發條件與能力、科研水平與貢獻(含代表性成果質量、影響等)、團隊建設與人才培養、開放交流與運行管理等情況總結。 (一)重點實驗室本年度研發條件與能力 內蒙古自治區肉鴨育種企業重點實驗室是以內蒙古塞飛亞農業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為依托,技術上依托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雙方合作建設的自治區肉鴨育企業重點實驗室。實驗室的主要研究方向為:(1)北京鴨經濟性狀形成的分子機理研究;(2)北京鴨全基因組選擇等新型育種技術研究;(3)高胸肉率、飼料轉化效率、繁殖率、皮脂率等育種技術應用研究;(4)抗基因3型鴨甲肝病毒(DHAV-3)的肉鴨新品系研究。實驗室總面積2.6萬平方米,有育種場1座,曾祖種鴨場1座,商品鴨養殖試驗場1座;通過國家認證認可的檢驗檢測實驗室1座,實驗室儀器設備69臺套,總價值1187萬元。重點實驗室由35名固定人員和9名流動人員組成,固定人員中研究員1人,助理研究員2人,高級畜牧師1人,高級獸醫師3人,博士3人,碩士4人,學士及本科11人,實驗室主任由國家水禽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侯水生研究員擔任。目前實驗室已累計投入建設及研發資金1.6億元,建設各種功能測定鴨舍17棟,總面積2.4萬平方米,建成了國內最大的肉鴨育種研究基地。
(1)2021年完成了北京鴨新品系4個品系(S1、S2、S3、S4)10個世代的選育工作。對其后代進行生產性能的測定,各品系生產性能指標的數據表現均優于預期。商品代肉鴨42日齡體重3496g,料重比1.92:1,成活率98.6%,胸肉率15.3%,腿肉率10.2%,皮脂率22.5%;其父母代種鴨75周齡產蛋量達到280枚,生產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2021年與2019年、2020年基地商品鴨實際出欄同比
草原鴨父母代種鴨性能跟蹤數據統計
說明:育雛、育成期指1接雛至25周末(25個周175天),產蛋期統計為26周至75周(50個周350天)。單只母鴨產蛋、產苗數按飼養日統計計算。
2021年度共生產草原鴨祖代苗1500個單元22萬只,完成推廣草原鴨祖代 415單元6.1萬只;生產父母代28000個單元400萬只;受疫情和周期性肉價低迷的影響,市場需求不旺,推廣草原鴨父母代難度加大??傆嬐茝V草原鴨父母代 25000單元355萬只;生產推廣草原鴨商品代6億只,超額完成年度任務。銷售市場覆蓋山東、江蘇、河北、山西、河南、安徽、云南、浙江、東北地區等國內大部分省區。 (2)2021年完成了抗3型鴨甲肝病毒(DHAV-3)的肉鴨新品系第2世代的選育工作,由于母源抗體水平較高,人工攻毒試驗后的草原鴨第一代表現為不發病。證明抗病品系擴繁的后代具有較強的抗病能力,預期通過持續的攻毒試驗,抗病品系的抗病能力將持續提高,爭取盡快面向市場。 抗病品系存活率統計
3.進一步完善種鴨免疫程序,監控禽流感抗體水平:自2019年下半年起,本地區依托單位所屬種鴨養殖場養殖規模逐步擴大,種鴨存欄數量由原來30萬只增至近50萬只,為了保證本地區種鴨健康生長及生產性能指標正常發揮,試驗室疾病防疫組在年初根據上年度監測禽流感抗體水平及消長規律結合本地區其它疫病受威脅情況,與張大丙老師及其他同行專家共同探討,在上一年疫苗免疫程序基礎上側重對禽流感H5、H9的控制,重新完善了一套適合本地區種鴨養殖的疫苗免疫程序,同時協助縣動檢中心監測種鴨免疫后禽流感抗體水平,既驗證免疫程序是否合理又監督各場免疫質量。禽流感抗體跟蹤監測結果及抗體監測情況見下圖。
4.進行了鴨小鵝瘟流行病學調研并監測小鵝瘟抗體效價:2020年7月份以來本地區個別養殖戶發生小鵝瘟病,試驗室疾病防疫組成員在張大丙老師的指導下,對本地區進行全面的流行病學調研,查找發病原因并采取加強防疫消毒、增加免疫次數、監測小鵝瘟抗體效價等一系列防控措施,再次有效的控制了小鵝瘟病蔓延,同時實驗室增設了小鵝瘟抗體效價檢測項目,為依托單位選擇優質小鵝瘟抗體提供技術依據。 5.監測常用消毒藥消毒效果,確定最佳使用劑量,確保消毒效果:實驗室本年度兩次對依托單位種蛋孵化過程中所用的消毒藥品進行消毒效果評估,通過多次不同濃度試驗檢測,確定消毒藥品生產中最佳使用濃度,既保證了消毒藥品消毒效果最佳,又避免了不必要的藥品浪費。 (三)團隊建設與人才培養 實驗室由35名固定人員和9名流動人員組成,固定人員中有研究員1人,助理研究員2人,高級畜牧師1人,高級獸醫師3人,博士3人,碩士4人,學士及本科11人。實驗室主任由國家水禽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侯水生研究員擔任,核心成員有中國農業大學張大丙教授,以及張云生遺傳育種學博士等。實驗室學術骨干圍繞實驗室主要研究方向開展相應工作。實驗室結合企業的需要,制定了相應的人才引進和培養計劃。2021年度引進碩士1人,培養碩士研究生1名,為企業培養技術人員16名。舉辦“中畜草原白羽肉鴨養殖技術”培訓班4次,培訓肉鴨養殖從業人員150余人次。 (四)開放交流與運行管理 實驗室建立了大型儀器設備專管公用、開放共享機制,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實驗室在自治區科技廳等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下,以內蒙古塞飛亞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為依托和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為技術依托進行運行管理。實行“開放、聯合”的運行機制,成立了學術委員會,并對實驗室的研究方向和主要課題進行論證、規劃,監督實驗室運行。誠邀國內外科研人員聯合攻關,為肉鴨養殖與繁育企業開設技術培訓班,為生產企業提供技術支持,普及肉鴨科技知識。 實驗室積極與國內外高校院校和研究機構進行合作。繼續和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中國農業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中國農業大學、內蒙古農業大學、赤峰市農牧科學研究院、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家禽研究所交流合作,并進一步擴大合作力度,跟蹤國內外肉鴨育種養殖技術發展動向,學習先進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不斷提高肉鴨育種技術及養殖技術,不斷提高種鴨的國內市場占有率,為促進行業技術進步,做強做大肉鴨產業,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實驗室每年有計劃、有組織參加一定數量國際和國內學術會議,加強學術交流。不斷擴大實驗室研究成果轉化的深度和廣度,創造出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實驗室依托單位內蒙古塞飛亞農業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高度重視實驗開放工作,把開放課題作為重點實驗室發展和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由于受防疫要求和地域環境因素限制,肉鴨育種重點實驗室目前還有對外開放,但積極開展了肉鴨養殖技術咨詢服務工作。
|
二、審核意見
實驗室承諾所填內容屬實,數據準確可靠。
實驗室主任: (單位公章) 2022年 2 月 28日 |
依托單位審核意見
依托單位負責人簽字: (單位公章) 2022年2 月 28日 |
主管部門審核意見
主管部門負責人簽字: (單位公章) 年 月 日 |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版權所有? 2021 內蒙古塞飛亞農業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蒙ICP備14001629號-1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哈爾濱